一、常规巡检周期(连续运行场景)
1. 标准工况(负载稳定、环境温度正常)
适用于负载率在额定功率的 50%~80%、环境温度≤35℃、无频繁负载波动的场景(如数据中心、医院备用电源长期带载运行)。
例:上午 8 点、10 点、12 点…… 依次巡检,每次记录《运行日志》。
2. 高危工况(需加密巡检)
适用场景:
负载率≥90% 或频繁启停、负载突变(如工业生产设备频繁启停导致机组负荷波动)。
环境温度≥35℃或通风散热条件差(如夏季户外临时供电、机房散热系统故障时)。
新投入使用的机组、刚完成大修或更换关键部件(如发动机缸套、融安发电机绕组)后的磨合期(前 24 小时)。
二、特殊时段的强化巡检
1. 启动后与停机前时段
启动后升温阶段(启动后 0~30 分钟):
重点监控水温、油温、机油压力的上升速率(正常应均匀上升至稳定值,无骤升或波动),建议启动后 10 分钟、20 分钟、30 分钟各巡检一次。停机前负载卸载阶段:
观察卸载过程中各参数是否平稳回落(如停机前负载从 降至 0% 时,水温不应出现突然下降或异常噪音),建议卸载前、中、后各检查一次。
2. 夜间或无人值守时段
若机组需夜间连续运行且无人值守,需在睡前、午夜、清晨增加 3 次巡检(或结合安防系统定时远程查看仪表数据),避免因夜间散热效率下降导致温度异常(如风扇散热依赖环境温度,夜间机房温度可能累积升高)。
三、行业标准与制造商建议
1. 参考标准与规范
《GB/T 2820.5-201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融安发电机组 第 5 部分:融安发电机组》建议:
长期运行的机组,人工巡检间隔不应超过 2 小时,且每次巡检需记录关键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液位、负载率等)。《DL/T 5211-2013 水力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规程》等电力行业标准:
对备用电源或连续供电设备,巡检周期需根据设备可靠性分级,一类设备(高可靠性)≤2 小时,二类设备≤1 小时。
2. 制造商手册要求
不同品牌机组可能有差异(如康明斯、卡特彼勒等),需以说明书为准:
部分品牌明确要求 “连续运行时每 1 小时巡检一次”,并强调 “任何报警发生后需立即现场确认”。
对于采用智能监控系统(如具备实时数据上传功能)的机组,可适当延长至2 小时一次,但需确保远程监控与本地巡检结合。
四、巡检操作的核心原则
记录完整性:
每次巡检需填写《运行记录表》,包含时间、负载率、水温、油温、机油压力、燃油 / 冷却液液位、报警状态等,便于追溯参数趋势(如油温是否随运行时间逐渐升高,提示散热系统效率下降)。异常响应优先级:
若巡检发现参数接近报警阈值(如水温 95℃,接近 100℃报警值),即使未触发报警,也需缩短巡检间隔至 30 分钟,并准备停机检修。工具配备:
巡检时携带必要工具(如红外测温仪、便携式万用表、机油试纸),对仪表盘读数异常部位进行复测(如用万用表检测压力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,排除仪表故障误判)。